1. 第一健康网 > 医药百科 >

止疼的中草药有哪几种

什么中草药止痛?

疼痛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而对于疼痛的发生在中医理论中往往是气滞血瘀以及经络不通等情况导致的,对于特效止痛的中药,选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川芎,川芎能够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循环障碍,同时能够止痛,因此对于疼痛应用川芎治疗效果非常的明显。 第二,郁金,郁金也是能够活血止痛,行气解瘀并且能够利湿退黄,清心凉血,对于胁肋刺痛,胸痹心痛以及女性患者经闭痛经或者乳房胀痛,热病神昏等疾病都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第三,可以选择乳香、没药、五灵脂、姜黄这样的药物都是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胃脘疼痛以及产后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疾病都是有较好的效果。 所以,特效的止痛药有很多,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止痛有那些中草药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中草药“止痛”的问题。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有很多中草药对人体有镇静、镇痛和麻醉功效,在止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见草药如元胡、祖师麻、洋金花、雪上一支篙、婴粟壳、川乌、草乌、马钱子、制附片、羊掷镯、七叶莲、细辛、桂枝、汉防己、夏天无、当归、川芍、防风、白芷、徐长卿、蔓荆子、真本、秦芜、乳香、没药、冰片、爵香、樟脑、独活、香附、青皮、怀牛膝、白芍等等。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法、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为答案。

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有哪些

赤芍 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镇静、解热,抗惊厥;抗菌、抗病毒;弛缓平滑肌,解痉镇痛。常用剂量3-15g。 丹参 苦微寒。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化瘀。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减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纤维胶原合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血压、血糖;抗变态反应,降低IgE及γ球蛋白;抗菌、抗肿瘤。常用剂量10-20g。 益母草 辛微苦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利尿,降血压,扩张血管,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调整肠管平滑肌活动,兴奋呼吸中枢。常用剂量10-20g。 丹皮 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消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酶而达到抗炎作用;降血压,对肾性高血压也有效,解热,止血;抗菌,抗病毒;镇静,镇痛。常用剂量5-10g。 当归 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纤溶酶活性;降血脂、降血压,扩张外周血管(与M及H1受体有关);增加冠脉血流量,减低心肌耗氧量,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抗维生素E缺乏;抗贫血。常用剂量5-15g。 川芎 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瘀通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使微循环血管开放数增多,降低血压与利血平有协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纤维蛋白稳定性;镇静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有强心作用,可能通过心脏β受体兴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放射,抗维生素E缺乏。常用剂量3-10g。 红花 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低血管通透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常用剂量3-10g。 五灵脂 甘温。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炒炭止血。解痉;抗菌(伤寒、结核、葡萄球菌),抗真菌(毛癣菌);增加白细胞。常用剂量3-10g。 生蒲黄 甘辛凉。活血祛瘀,凉血止血,利尿消肿,止痛,降血脂;改善微循环;镇静;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心率;收缩子宫;利尿;缩凝血时间。常用剂量3-10g。 血竭 甘咸平。化瘀止痛,止血生肌。镇痛,抑真菌,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血管,增加血流量,止血;降低血粘度。常用剂量0.5-1.5g。 三七等